close

為便於說明,茲將版大所提問之順序,略作更動。

 

先將韋應物〈寄全椒山中道士〉全詩引出如下:

今朝郡齋冷,忽念山中客。澗底束荊薪,歸來煮白石

欲持一瓢酒,遠慰風雨夕。落葉滿空山,何處尋行跡?

 

1.白石是什麼呢

據查典籍中敘述,韋詩中所言「白石」,即白色的石頭,是以賴芳伶所言無誤。

 

 

2.莫非有何典故?

關於「煮白石」服用,不論為止飢療疾、辟邪強身,古籍皆有記載。

(1)道家早有「煮五石英法」,據稱,農曆 九月九日 ,齋戒後,薤白、黑芝麻、白蜜、山泉水和白石英放進鍋裏煮,服之,可強身辟邪。

(2)《抱朴子》中也有修道人煮白石當糧的記載。

(3)而《世說新語‧言語》亦有何晏服五石散,非惟治病,亦覺神明開朗。」的記載。

 

下附古籍載有「煮白石為糧」之例:

洛陽有道士董威輦,常止白社中,了不食,陳子敘共守事之,從學道積久,乃得其方,云以甘草、防風、莧實之屬十許種搗為散,先服方寸匕,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,足辟百日,輒更服散,氣力顏色如故也。欲還食穀者,當服葵子湯下石子,乃可食耳。又赤龍血青龍膏作之,用丹砂曾青水,以石內其中,復須臾,石柔而可食也。若不即取,便消爛盡也。食此石以口取飽,令人丁壯。又有引石散,以方寸匕投一斗白石子中,以水合煮之,亦立熟如芋子,可食以當穀也。──《抱朴子卷十五內篇雜應

 

白石先生者,中黃丈人弟子也,至彭祖時,已二千歲餘矣。不肯修升天之道,但取不死而已,不失人間之樂。其所据行者,正以交接之道為主,而金液之藥為上也。初以居貧,不能得藥,乃養羊牧豬,十數年間,約衣節用,置貨万金,乃大買藥服之。常煮白石為糧,因就白石山居,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。亦食脯飲酒,亦食谷食。日行三四百里,視之色如四十許人。性好朝拜事神,好讀幽經及太素傳。彭祖問之曰:」何不服升天之藥?」答曰:」天上复能樂比人間乎?但莫使老死耳。天上多至尊,相奉事,更苦于人間。」故時人呼白石先生為隱遁仙人,以其不汲汲于升天為仙官,亦猶不求聞達者也。(出《神仙傳》)──《太平廣記》卷七〈神仙七白石先生〉

 

鮑靚字太玄,東海人也。年五歲,語父母云:「本是曲陽李家兒,九歲墜井死。」其父母尋訪得李氏,推問皆符驗。靚學兼內外,明天文河洛書,稍遷南陽中部都尉,為南海太守。嘗行部入海,遇風,飢甚,取白石龋食之以自濟。王機時為廣州刺史,入劵,忽見二人著烏衣,與機相捍,良久擒之,得二物似烏鴨。靚曰:「此物不祥。」機焚之,徑飛上天,機尋誅死。靚嘗見仙人陰君,授道訣,百餘歲卒。──《晉書》卷九十五〈藝術鮑靚列傳〉

 

3.和堅白石論有關嗎?

無關。

「堅、白石」論,為名家公孫龍的著名邏輯推論。

所強調的是感官之「視覺」與「觸覺」,不能同時「以一覺而知二」,

視覺所知者為「白」,觸覺所知者為「堅」,所以「堅、白離」(堅與白必須分開說明)

 

4.真吃了它?歸來煮白石何解?

全椒道士是否真將白石煮來吃,難究其真假。

但解詩重詩意的全盤掌握,並不重字字句句的煩瑣考據。

「歸來煮白石」只是借喻全椒道士生活的清苦。
本文引用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610082411015提供名聞遐邇的金門高粱,長期飲者合併慢性C型肝炎,提供各式餐、品餐、套餐、半自助式Buffet、咖啡及冰品,廠品牌故事、葡萄之道、觀光農園等廠服務,麥卡倫的紫鑽真是一支好喝的威士忌,各種品知識、批發價的價格,鼎級是您買的唯一選擇。 婚禮、慶生、活動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明軒災餞苛液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