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在老師解答】
看本題發問時間��短,自在老師來為你解答──
﹝題目問﹞:
陶淵明的詩:〈和郭主簿〉,詩名為什麼叫做〈和郭主簿〉呢?
﹝解說﹞:
先來解說一下古代文人之間的「和詩」(ㄏㄜˋ ㄕ):
「和」(ㄏㄜˋ)有應和、唱和的意思。
古代文人在一起,喜歡互相作詩,彼此唱和(ㄏㄜˋ),由某一人先作,另一人或其他人依照其體裁與用韻來作的詩,就叫做「和詩」。
這在詩歌盛行的唐代更為常見。
或是某人作了一首詩,而另一詩人為「和(ㄏㄜˋ)答」而作者,未必同韻,也稱為「和詩」。
「和韻」:
古代詩人間在吟詩酬唱時,後作詩者使用與先作詩者相同的韻,稱為「和韻」(和,ㄏㄜˋ)。例如:
〈和吳子華侍郎令狐昭化舍人歎白菊衰謝之絕次用本韻〉(唐‧韓偓)
﹝辭典資料﹞:
以下辭典資料給發問者參考:
「和詩」(ㄏㄜˋ ㄕ)
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:
依照他人詩的體裁、韻腳作詩。
紅樓夢˙第三十七回:「且別給他看,先說與他韻。他後來,先罰他和了詩。」
《漢典》:
和答他人詩作的詩。有的同韻,有的不同韻。清‧趙翼 《甌北詩話·白香山詩》:「古來但有和詩無和韻,唐人有和韻尚無次韻,次韻實自元白始。」
﹝陶詩資料﹞:
在《陶淵明集》中,陶淵明的「和詩」共有四首:〈和郭主簿〉二首、〈和劉柴桑〉、〈和胡西曹示顧賊曹〉各一首。
〈和郭主簿〉,依名稱,就是郭主簿先作了一首詩給陶淵明,陶淵明看了之後,再依其同樣體裁或押韻來作詩。然郭主簿原詩不可得而見之,故無法得知詩中「相和」的情形。
此詩有二首,皆作於陶淵明三十八母喪之後。第一首作於仲夏,第二首作於季秋,二首詩皆表達了自己歸園田居之後,恬淡的生活情懷與高潔之志。詩全文如下,供參考:
陶淵明〈和郭主簿〉:
其一
藹藹堂前林,中夏貯清陰;
凱風因時來,回飆開我襟。
息交遊閑業,臥起弄書琴。
園蔬有餘滋,舊穀猶儲今。
營己良有極,過足非所欽。
舂秫作美酒,酒熟吾自斟,
弱子戲我側,學語未成音。
此事真復樂,聊用忘華簪。
遙遙望白雲,懷古一何深。
其二:
和澤周三春,清涼素秋節。
露凝無遊氛,天高風景澈。
芳菊開林耀,青松冠巖列。
懷此貞秀姿,卓為霜下傑。
銜觴念幽人,千載撫爾訣。
檢素不獲展,厭厭竟良月。
自在老師解答2010/8/24